回望高考
高考后的反思
距离高考结束已经有2个月,我还是不愿回忆高三的一切,潜意识里,我甚至愿意相信我的高三不存在。只有在日记本里,mp3里能找回当时内心情感的些许碎片:
我尝试了解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但是那段时间的记忆只有空白,我甚至记不起零碎的时间没有参照点,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当我拿起耳机播放音乐,我好像又有了一些零碎的如闪光点如泡沫如。如碎片般纷纷涌而来的记忆冲刺我的脑海,我想抓住他们,他们飞得很快我仅仅只抓住了浮光掠影但是这好像已经 够了我好像已经能想起一些什么了。 我知道我马上要忘记我知道我无法阻止他们忘记我尝试抓住一点只言片语,但我只想起了周五下午阳台的风高三一整年的失落感不确定性以及摆烂以及痛苦以及冷眼以及以及风以及冷水以及泡面的味道以及周六上午的强撑。 这种窝囊的体验这种明明有能力做到却自己放任自流自我放逐的事情,我再也不要经历我宁愿燃烧自己,宁愿残破不堪,我也不要再这样了。
是的,在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里,我没能把握好自己,成为了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往日支撑我前行的梦想落空,大概是这种感觉:
扯下耳机便会不知所措
现实如同烂片一样折磨
镜头在人潮中不停穿梭
抛下依存白日梦中的我
蒙太奇中天使似乎来过
但迟钝将世界一并错过
差劲的我已无支点可握
向驶来的列车不停坠落
不过,失落归失落,我感觉我的身体里好像住着两个意识(只是单纯的比喻):一个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希望将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一个是遵循"稳定压倒一切"原则的保守主义者。
当我的理想主义占主导地位时,保守的潜意识总是会给我留下一个"最坏打算"的 Plan B 。就好比这一次高考,焦虑到日均睡眠3小时,小三科全面崩盘,总排全省上万名,大概是中下游985/上游211水平。好在保守的潜意识发挥作用,下意识填报了中大的综评,虽然被调剂,但是好歹是进入了中大的……吗?
我不知道,我不想面对他人的目光,我下意识地想要逃避问题,我不愿看到理想主义的逝去。
或许,我能够转专业,转去 CSSE ,转去 BME ……
或许,我能够保研……
或许……
我不知道,但是我其实知道,路线十分清晰展现在我的面前,只要一点一点去做就好了。
韩非子云:"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容错率低又如何,求其上是我的事,得其中是老天爷的事情。
dt:2024-08-11T22:15:14
开学前的踟蹰
高考出分后,我在小红书上匿名记录了我的分数,以及最后被中大录取的结果,此外并未透露更多信息。然而,在微信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广东考生618分依然被中山大学录取,走综评,去深圳读预防医学,大概就是说的我无疑了。
身边的人,得知我被中大预防医学录取的消息,或不懂,或尊重理解祝福,或一声不吭,隔岸观火。而小红书的评论又过于温情脉脉了。这样一篇文章,依托我在网络上披露的信息,对我的行为进行评价,实际上对我而言有着宝贵的价值。
下面来分析这篇文章。
从别人的角度看我的心理
学生自己既然去华工选不了专业,去中山大学也选不了,直接选择中山大学,估计也是比华工好一些的毕竟中山大学的名气,排名更高一些。
此话切中肯綮,依照我的分数,要选专业只能去末流985和中游211。当时的心态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无所谓读什么专业。
此外,我对以下三点有信心:
-
中山大学的转专业制度和难度:中大的新工科方兴未艾,私以为正是 实力/前景 > 社会名气 的时候,内卷烈度比传统工科高校要低;其次是高松来华工和中大以后,转专业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宽,尽管有着隐性的绩点和专业限制,它的政策仍然优于华工。
-
中大的发展前景:报学校就像买股票。十几年前大家都看涨土木,十年前大家都看涨金融,五年前大家都看涨计算机,现在大家都一股脑涌向电气电信。追涨杀跌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正如今日的成电北邮西电,多么像十年前的两财一贸!什么是真正保值的资产?唯有综合性院校如浙大,分支多眼界宽地理位置好,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我相信中国,相信珠三角,相信中大。
-
我的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实在是有有慎始而无敬终,我的抗压能力还有待提升,但是我的学习能力自认为并不弱于人。或许开学的二次遴选我抢不过别人,但是一年以后呢?两年以后呢?五年以后呢?社会上的人出于既得利益者的心态,总是以固定性思维来 judge 他人,以此来获得优越感,我也不例外。但是事实上就是,一个人在大部分方面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扛住社会带给你的压力,默默成长,能力有所提升后做出成绩,他们又会试图从你以前的痕迹来找出你"天赋异禀"的证据。实则是无聊的游戏。
综评:水面下的冰山
虽然中山大学的综评不全部看成绩,但还是有不少人看中山大学综评录取的最后位次是多少,据说2023年是1.6万位次,所以618分,1.1万位次其实进入中山大学,还是可以的。
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总有滞后性,事实上,今年的综评异常火爆,无论是华南理工、中山大学还是南方科技大学。举个例子,就拿我所在的706组为例,是去年两个专业组的合并精简。去年它们的入围线在 20k开外,而今年它们的入围线则是在12k。当然,这个结果也受中大综评缩招的影响。
通过分析中大给予的数据,在706组综评中,最终能被录取的都是 622-626 的学生,而相对有前景的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矮个子里拔高个子)则是需要有632以上的分数才能选上。因为身边甚至有639的同学参加本组综评。
而我,一个只有618分的学生,只是因为面试运气分高,侥幸90+,加权排名后才能排到中上的位置,在其他不接受调剂的学生下面,得到录取资格。
我对面试的准备,我的计算机背景等等其中的细节并不为外人所知。甚至包括初审,也是因为我恰好高一高二都成绩不错(广州六校联考900名),基本每个学期都拿到了学习标兵或三好学生的缘故。一些省实和石门的同学甚至初审便被筛下了。
我为面试所做的准备,我的计算机基础等等,并不为所知。但是谁又不是呢?
转专业:我所面临的挑战
凭心而论,我对预防医学的培养方案兴趣缺缺,专业是非理工的,课程是弱数学的,还要学一大堆生物和化学。唯一的优点是和中大医学院大一的培养方案几乎相同,可以平转。然而,我实在不想学医。我更想学数学,我更想学工程学。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不为打翻的牛奶而悲伤,不为2小时以后的事情而焦虑。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句话:Winner 忙着内卷,而 Loser 告诉 Loser 很难快点放弃。
这样带着社达色彩的话语,客观上告诉我不要畏惧。
加油!
dt:2024-08-25T15:45:47
记二次遴选转到智慧交通专业
我自8月27日入住中大南校园,至今已有19日。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二次遴选了,这是一场惊险刺激而幸运的战斗。
遴选日志
八月二十八日到九月二日
这几日感到深深的落差,明白转专业对我自身的重要性,刻不容缓。担心保密管理太卷且拿管理学学位并非我所望,于是报名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的宣讲会于8月30日中午1点在腾讯会议召开,其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都让我喜爱。让我深信自己的选择不错。
但是同时宣讲群100号人里高手云集,有中山医学院的,岭南学院等高分考生,让我不禁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卷得过他们。
九月三日到九月六日
这几天对我来说绝对是难熬的。年级学生负责人加码学校要求,我们得在6点半左右起床才能吃上早餐并不误考勤时间。而在一天的军训后,晚上7点还要上军事理论课,同样被要求严格考勤,一直上到10点。由于舍友还处在高考完后的 gap 状态,听着打游戏外放和敲键盘的声音,我往往要1点后才能入眠。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依照着宣讲会上模糊的要求"高中数学、程序逻辑和专业理解"和热心学长们的信息,在中午和晚上上军理课的时间复习着高中数学,了解着专业特点,在9月4日下午迎来了笔试。
考前我是紧张的,因为据往届学长的信息,智能工程学院是一个排外的学院:之前的转专业笔试,曾经创造无一人进面试的事故,此次二次遴选恐怕九死一生。
考试其实并不难,三点到五点两个小时,只是考五道题,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
考完试我踩着单车,内心顿时轻松许多,感觉自己能触摸笔试满分的界限,但是同时又忧虑大家都分高等于没有区分度,自己反而有被筛选出去的风险,患得患失。
那天晚上,有惊无险地,我进入了面试名单。于是在那一节军理课,我又开始撰写自我介绍,收集专业信息(包括调查宣讲群里面教授们的项目),直到凌晨一点半才收工睡觉。
9月5日下午一点半,我难以在室友的键盘声中入眠,于是在顺客隆对面的瑞幸咖啡买了杯冰感生椰,在丰盛堂C202候场。
45个人进入面试,我抽到了第40位面试的号码。在五个小时漫长的等待中,我已经将自我介绍背的滚瓜烂熟,下面是一些当时的碎片:
聊天记录
我 15:24 照现在这个速度,估计要5:50才能面试到我
我 15:24 昨天手气差,抽到第40位了
爸 15:25 不急,有多点时间准备[加油]
妈妈 15:29 别慌,淡定
我 15:29 有点怕面试老师审美疲劳
我 15:29 到时候直接低分了
妈妈 15:29 学生不多,不会的,你别过多想法
我 15:34 [叹气]
妈妈 15:35 叹气干哈
妈妈 15:35 不要压力太大了
我 16:51 我高估了它的速度
我 16:51 按现在的数据,至少要6点才能面到我
妈妈 16:53 你要不先吃点东西啊
妈妈 16:53 现在多少个了
妈妈 16:53 问这么久的啊
我 16:55 26个,从两点半开始面试
我 16:56 面试有两轮,每轮5分钟,在不同的房间
妈妈 16:56 意思一个人十分钟
妈妈 16:57 别怕,儿子,已经到这里了,放平心态,别慌
爸 16:57 要平常心[加油]
妈妈 16:57 去吃点东西,喝点热的
我 16:58 好
我 17:51 37了,马上到我了
爸 17:53 放松些[微笑]
我 17:54 难蚌,刚刚面试完的同学告诉我会问高考分数
我 17:54 毁了😅
妈妈 17:59 不要紧张
妈妈 18:00 呼吸,吐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 18:26 估计没希望,两轮面试老师都会问一遍高考成绩和排名
我 18:27 规定有"面试低于60不予录取"
我 18:27 估计靠这个来卡学生
我 18:28 哎
我 18:28 明面上说自由,如果转专业都要靠高考卡学生,那真不如复读
爸 18:29 你的高考数学成绩110分也算高分了吧?
我 18:30 但是它只问我总分
我 18:30 而且问我是不是综评
我 18:31 如果要这样卡学生的话那就早点说出来啊
我 18:31 伪君子
爸 18:32 没问其它吗?
我 18:40 第一轮:自我介绍→问专业→为什么要从预防医学出走,将来会不会转计算机→是不是综评→高考多少分
我 18:41 第二轮:问交通相关问题→高考多少分
我 18:41 今晚开始刷高考题,他妈的如果没进就复读
爸 19:03 有问计算机方面的问题吗?
我 19:04 没有
我 19:04 😅
我 19:05 问我未来会不会转计算机
我 19:05 问我为什么选择计算机 交通而不是计算机 预防医学
爸 19:06 你是如何回答的[呲牙]
我 19:08 我说如果走纯计算机就把计算机的潜力走窄了,计算机+工科能够拓宽视野,然后我家在佛山,我对实业有认同感
我 19:08 哎,他都没有说一个好,或者是欢迎的话
我 19:09 这两波人得知我高考成绩后,好一点的说我有激情,难听一点的说我还蛮有底气的勒
我 19:10 既然这么高傲看不起低分学生那么就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啊,为什么要这样暗戳戳地给人设置门槛呢
妈妈 19:11 尽力就行,乐观对待
我 19:13 感觉高考是唯一公平的东西了
我 19:13 😔
爸 19:14 没事,励练一下也是好的[呲牙]
我 19:15 😭😭😭
我 19:17 所有的努力都被高考成绩否定 想复读的心无比强烈
爸 19:19 现在你们都刚进大学,以你们高考成绩为遴选面诚点也不意外。
爸 19:20 面试点
我 19:20 那这样复读的难度远比大一下转专业低啊
我 19:20 而且回报也是
爸 19:22 好的
我 19:22 很难坚持
我 19:26 根据文件,最终录取名单9月6日到7日出来
我 19:26 一点时间缓冲平复心情
我 19:26 如果没进就退学复读了
我 19:40 8号刚好是周日,如果如果没有进,我填好退学申请,你们来学校吧
我 19:41 我感觉这些天的经历治好了我的幻想和心理创伤
我 19:41 我现在逻辑已经比较自洽了,没有高中那么混乱
我 19:41 复读是我可以接受的,也是一定有成效的
我 19:42 哪怕明年更差,可能排1万5,我也专业优先
我 19:42 去211/双非的好专业
我 19:43 呆着这样的环境几个月,人就烂掉了
妈妈 20:03 放开点,不要焦虑
我 20:04 不是,我很认真地在考虑复读
我 20:05 不是在向平时一样说些丧气话
我 20:06 如果二次遴选没过的话,想要转专业一定是降转,约等于复读,还有绩点,高考成绩,平衡院系关系等隐形门槛
本来已经绝望了,但是没想到9月6日中午,我以20名的总成绩进入了录取名单,千钧之重顷刻为之轻。
九月七日到九月十五日
教务的速度是龟速的,好在二次遴选是学校改革教育意志的体现;智能工程学院对我们这些二次遴选者的实力是怀疑的,好在教授们愿意接受这样一种丰富的生源。我们中的许多,过去是黯淡的,但是或许在未来的学习中能用绩点和其他表现,与 local 智工学生试比高。
对未来的担忧
目前在智慧交通有以下几个优点:
- 学科实力绝对算不上差,中大和深圳的资源和平台能够支撑新工科的发展。
- 培养方案是独一档的,偏泛电子信息类的,受辖于智能工程学院,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同培养。
- 课程有难度,鼓励学生科研进组
目前也有以下缺点:
- 前途显然在目前没有传统电信和计科的学生好
- 交叉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杂,下限低
- 我们本科拿的是交通运输的学位
- 智能工程学院压低绩点,卡3.7的优秀率,不利于转出学生的保研
总之,机遇和风险并存,目前我唯一能做的如下:
- 卷高绩点,无论留下来还是出去,都不亏
- 打好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数理基础
- 争取免修和进组,往智能的方向发展
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教员的《论持久战》给我力量。加油吧,不要畏惧,不要轻敌。
dt:2024-09-15T17: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