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二次转专业

稳进:空虚与麻木

网安的转专业拟录取名单于 2025-05-21 公示,毫不意外地进入名单。

我一年前也并不觉得自己会来网安。

可是,计院的高数一 80 分门槛,软院的超高热度,都让我害怕。

我太害怕失败了。 尽管大家都和我说:除了计院,其他的都是随便进的。

于是,在 2025-05-06 的十一点,经过十余次 random.choice(['网安','软件']) 后,我最终还是填报了网安。

事实上,今年网安的转专业竞争烈度是极低的。机试高分寥寥,绝大多数都是不及格。进行 osint ,发现大部分都没有很强的基础。很多人甚至只是临时起意,或者说是抱着试一试不亏的心态来的。这也给我找舍友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好在最后还是靠直觉、公开情报、他人评价,大概是组了一个氛围上还算不赖的宿舍出来)。

这次转专业,相比于上次的捉摸不透的痛苦,更多地是第一第二的所谓十拿九稳的麻木。

是的,我稳进了。但是我也丢掉了很多东西。

看着计院和软工热火朝天,人才济济的情况。我心里又痒痒的了。

是的,我成功转入CS大类了;是的,我不用数车了。

但是,内心前所未有的麻木与空虚也是事实。

这也许就是几位网安和智科的朋友所面对的问题:深圳校区能带给我们什么?

未来:深圳、网安意味着什么

承诺的兑现

我遵守了承诺:

在智工院、网安院、电通院都交到了不错的朋友,我不想和大家分别。

保研

是的,我还存有保研的幻想。

我已经不是那种热血上头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少年了(也可以认为是少年心气的丢失),我需要一个相对大计科,没那么大保研难度,又是 CS 大类的地方,让我呆着。

询问了一些留在智工院、网安院的大佬,他们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询问了一些保研的前辈,认可这样的做法。

对深圳的期待

深圳校区是物质上富有的:处处可以见到深圳的财力雄厚。再也不用在南校和大家摩肩接踵了——人均资源充裕的快乐。

深圳校区方便我找科研组/实习:

计院是广州的天花板,但是网安院不是深圳的天花板。

尽管听到了很多前辈对深圳校区的抱怨,我仍然认为:深圳校区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被开发。

曹大佐的非洲

我认同曹丰泽这篇演讲稿:《去非洲:中国青年工程师的“发展主义”选择》

其实世界上也只有一种可笑的悲剧,就是你对生活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美好期待,想象一个地上天国出来,然后当你发现它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之后,你又一瞬间把生活看作一种一无是处的丑恶东西,你就像一个二极管一样在绝对的美和绝对的丑之间跳跃,可惜这两者都是假的。只有你真正完整地认识到一件事情的全貌,包括好的和不好的,你才有资格去评判你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它。

模板不是唯一的。内卷烈度高的地方也不一定是必经之路。关键是询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想在本科期间获得扎实的计算机基础。

我想用我所学的东西去构建新生的事物,去连接不同的领域。

这些东西,相信以我的能力,能够在深圳校区的本科余下三年里一点点去探索、去实现。